热门关键词:
联系人:曹经理
邮 箱:zhuoligk@163.com
电 话:13181318406
地 址:山东省济宁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
水性聚氨酯合成工艺实例
在装有温度计、机械搅拌器、回流冷凝器、加料漏斗、连通氮气装置的干燥烧瓶中,加人聚醚型或聚酯型多元醇、二羟甲基丙酸 (DMPA) 、 1 / 2 总质量的 N —甲基— 2 吡咯烷酮 (M — pyr01) 和催化剂 ( 约为固体分总量 0 . 05 %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) 。 M — pyrol 的总量应使最后的反应混合物中剩余 17 % ( 质量分数 ) 。先在室温下搅拌反应混合物,使其全部溶解 ( 低温加热溶解也可 ) ,然后通过加料漏斗滴加二异 氰酸酯,控制反应混合物的温度在 80 ~ 90 ℃,反应约 3h 后,降温至 75 ~ 80 ℃,加入剩余的 M — pyrol ,搅拌 5 min ,进一步使反应体系降温至 65 ~ 70 ℃,随即加入能完全中和 DMPA 化学当量的三乙胺,再搅拌 10min 后,滴加适量的水,最后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 60 ~ 70 ℃约 3h ,得到粘稠产物。
(1) 水性聚氨酯的粘度不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改变有明显差异,即使分子内部形成桥联结构也无影响,所以可增加聚合物的聚合度,以提高内聚强度;而溶剂型聚合物的粘度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呈指数关系上升,桥联时易产生凝胶。
(2) 在相同固含量下,溶剂型聚氨酯的粘度随固含量的增加明显上升,而水性聚氨酯的粘度一般比溶剂型的要低,且水性聚氨酯分散粒径小时粘度变大。
(3) 溶剂型聚合物的粘度可借助控制固含量或溶剂量来调整,而水性聚氨酯的粘度需用增稠剂来调整,这样使体系中水溶性成分过多,耐水性降低。
(4) 水性聚氨酯的流动特征呈现非牛顿性,而溶剂型一般近似牛顿性,其粘度变化规律符合牛顿曲线。
(5) 水性聚氨酯易与其它树脂或颜料等物质混合来改进性能,降低成本,配方容易调整,设备易清洗。而溶剂型聚氨酯受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或溶剂的溶解性制约,配方影响因素较多,设备难清洗。
(6) 水的蒸发潜热高,干燥比较迟缓;另一方面,水的表面张力大,对基材特别是对低表面能或疏水性的基材润湿性差,难于赋予充分的粘接性,加热干燥固化时,乳液粒子间容易凝聚而不易得到连续性的涂膜。另外,水性聚氨酯聚合物是离子键结合,具有强的亲水性,有时为改进涂膜的塑性要加进水溶性增粘剂,使涂膜的耐水性受到一定影响。
(7) 水性聚氨酯体系的防冻性有一定限度,在北方冬季施工受到一定影响。
(8) 由于水性聚氨酯体系不使用或少使用有机溶剂,无中毒、着火之虞,符合环保要求,且涂膜综合性能好,因而在建筑涂料、皮革、家具等行业具有明显的优势,应用前景广泛。